
反饋抑制器的工作原理
發布日期:2019-07-31 瀏覽量:2189次
反饋抑制器內部是由多單元的集成運算放大器組成的。首先在輸出端取出音頻信號送入比較電路,進行音頻段自動跟蹤掃描,可識別50Hz~15kHz中的所有反饋頻率,然后將反饋的頻率送入移相器進行移相處理,再將信號送入輸入端,這時的音頻信號已將產生反饋的頻率過濾掉了,并且總體傳聲增益得到了提高。如果再增大傳聲增益,可能又有新的反饋頻率出現,這時第二路反饋控制聲道將開始工作,以抑制反饋的產生。反饋控制聲道的路數依設反績抑制器尋找反饋抑制點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反饋抑制器串接在調音臺和功備而定。
間置于旁路狀態,按正常方法調節調音臺、功放和其他設備,調試完畢后將反饋抑制器置于選通位置,慢慢增加音量,直至出現嘯叫,反饋抑制器會快速(0.4s內)將反饋抑制掉此時反饋抑制器的第一個濾波頻率點設置完畢,并被存儲起來。然后重復上述過程,設置第二個濾波頻率點,直至反饋全部消除。這種方法適用于傳聲器(俗稱話筒)位置相對固定的場合。另一種方法是采用動態模式,即:設備在運行過程中不斷掃描尋找反饋頻率點(掃描速度為每秒7~8次,在準確分析出嘯叫頻率點后,再利用生成的再利用窄帶濾波器進行制
間置于旁路狀態,按正常方法調節調音臺、功放和其他設備,調試完畢后將反饋抑制器置于選通位置,慢慢增加音量,直至出現嘯叫,反饋抑制器會快速(0.4s內)將反饋抑制掉此時反饋抑制器的第一個濾波頻率點設置完畢,并被存儲起來。然后重復上述過程,設置第二個濾波頻率點,直至反饋全部消除。這種方法適用于傳聲器(俗稱話筒)位置相對固定的場合。另一種方法是采用動態模式,即:設備在運行過程中不斷掃描尋找反饋頻率點(掃描速度為每秒7~8次,在準確分析出嘯叫頻率點后,再利用生成的再利用窄帶濾波器進行制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下載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