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場音響工程設計舉例
發布日期:2018-08-26 瀏覽量:2615次
體育場雖然與體育館相似,但是體育場有自己的特點,體育場一般都是不封頂的,體型也比體育館大得多,觀眾席一般也比體育館多,大多四周都有觀眾席,并且每邊的觀眾席排數也多,從下面第一排到頂部最后一排之間的高度差大,目前興建的體育場大多四周觀眾席都有雨棚,并且最近幾年興建的體育場多采用索膜結構雨棚,形狀差別較大,所用塑料復合膜的吸聲系數非常小,體育場采用索膜結構雨棚后,加上體育場都是鋼筋水泥結構的建筑,表面光滑,觀眾席的椅子一般采用玻璃鋼等反射強的材料做成,所以體育場的混響時間一般來說也比較長,另外由于體育場的體型大,反射聲走的路線長,所以回聲比直達聲晚到的時間長,強度也很強,所以能明顯感覺得到回聲的存在。
體育場的聲學特點與體育館還是有差別的,在聲場設計上也應該有差別,體育場的擴聲也有集中供聲和分散供聲之分,但是體育場不采用體育館的中間吊掛吊籃的方法,采用集中供聲方式一般將揚聲器系統設置在一邊,這樣供聲由于聲源到觀眾席的距離比較遠,所以要求揚聲器系統的聲壓級非常大,而且聲音到達個觀眾席處的時間差也比較明顯,雖然目前國內沒有體育場擴聲系統聲學特性指標的標準,但是一般作為足球比賽用的體育場的最大聲壓級要求大于等于105db,所以很少采用集成供聲的方案,大多采用分散供聲的方案,從理論上說如果能為每一位觀眾配一副耳機,則保證每位觀眾都聽得非常清楚,但是實際上不可能這么辦,從這個思路看,如果沿觀眾席上方分布一周設置音箱,而且并且盡可能使每只音箱服務范圍窄一些,每只音箱所產生的聲壓級可以不要太高,則每個觀眾席處都能聽到比較強的直達聲,回聲的影響就能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并且音箱產生的聲音到達觀眾席的時間差可以忽略不計,對比賽場地的供聲也應該分布到四周上空,方向朝向比賽場,由于現在的體育場大多四周觀眾席上方都有雨棚,所以將音箱沿觀眾席上方布置的方案有條件實現,這樣布置的另一個優點是雨棚結構上每延長一米上的載荷比較小,不會超出允許載荷,也有一些體育場東西兩個長邊觀眾席上有雨棚南北兩側沒有雨篷,但是南北兩側還有觀眾席,只是排數少,對于這種情況可以在東西兩側雨棚的兩端及東西側雨篷的南端和北端吊掛朝向南北觀眾席的音箱給南北兩側觀眾席供聲,缺點是聲源離觀眾席的距離會稍微大一些,由于體育場觀眾席的排數多,從最下面一排到最上面一排的落差比較大,所以設計時應該考慮一個方向的觀眾席要用幾只中高音音箱分別為下中部和中上部觀眾席供聲,甚至分別為下部,中部上部三部分觀眾席供聲,對主席臺的供聲應該單獨設計一路,因為主席臺音箱的聲音容易反饋到傳聲器而引起嘯叫,所以主席臺音箱的擺放位置和角度都應該使最后的聲音既保證主席臺觀眾聽得到,聽得清,聽得好,還要盡量避免發生嘯叫,所以這一路的音量要求人單獨調整,并且最好在這一路中插入反饋抑制器。
由于體育場對觀眾席場地供聲的音箱幾乎處于露天的狀態,所以這些音箱都應該采用全天候的印象,不怕雨淋,不怕日曬,包括吊裝音箱的結構材料,也應該是耐雨淋,耐日曬的。
關于傳聲器插座盒的設置,要保證主席臺有足夠的傳聲器可以使用,所以應該多設置傳聲器插座盒,另外在比賽場地的足球場四周也應設置傳聲器接線盒,在檢錄處也應設置傳聲器接線盒,還要給檢錄處設置一套小型流動擴聲系統。
現在很多新建體育場還要求配置無線傳呼系統,也叫內通系統,以解決活動中臨時性辦公地點之間的通信聯系,例如檢錄處、各出入場口,流動演出舞臺等,滿足這些臨時性辦公地點需要彼此互相通信聯絡,或與固定辦公地點之間的通信聯絡,但是如果要配置無線傳呼系統的話,必須取得當地無線電管理部門的批準,所以應該預先企業主向當地無線電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在獲得批準后才能采購安裝。
體育場的擴聲系統中必須考慮大型活動的安全問題,所以應該有消防信號強制切換功能,以保證一旦發生意外情況時,能及時將消防指揮內容傳播送到相應區域或整個體育場范圍,為了將消防指揮內容有效的播送到整個體育場的各個部位,就應該在相鄰部位設置揚聲器、音箱、聲柱等,例如休息走廊、各進出口、運動員休息場所以及公共場所如衛生間等包括所有輔助用房等,都應該按照服務區域的大小,人員密度等因素,考慮揚聲器系統的音量,以保證在非正常情況下,在場人員能聽清楚消防指揮的內容,及時避險,所有輔助用房、走廊進出口,場外廣場等的揚聲器系統都采用低壓連接方法,對體育場外廣場的供聲可以考慮用功率稍微大一些的音柱,以便聲壓級足以超過人群情緒高漲時的噪聲,使觀眾能聽清楚廣播的信息。
采用數字處理器的體育場擴聲系統框圖如圖9-32所示。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下載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