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種音箱的擺位
發布日期:2018-10-09 瀏覽量:1924次
長方形擺法
長方形擺法是一種比較常規的的擺法,如果你的聽音室是長方形的則可采用此種擺法。
菱形擺法
很多發燒友經常會遇到,在正方形的房間很難較音的情況,其實大家可以使用“菱形擺法”來解決。 此法只限正方形房間使用的,首先將正方形空間視為菱形,喇叭擺在菱形的其中兩個鄰的兩條邊。但必須注意的是喇叭后面的菱形尖角與聆聽位置后面的菱形尖角都要做圓弧或圓柱聲波擴散處理。另外兩個喇叭也不宜靠側墻太近,否則會出現駐波太強,低音聽起來“隆隆”聲。如果真的不能作擴散處理的話,就要在菱形尖角處放些比較吸音的家具,如沙發之類。
軸線內側法
如果你的聽音環境復雜,什么吸音不對稱、房間不正、菱角多、房間太細長,而你的音響的聲音高音尖銳、中音瘦、低音又不夠的話,以下這個“軸線內側法”相信會幫到你啦。 首先將喇叭擺在房間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長度之間,然后分別將喇叭盡量靠側墻,如果房間太寬的話則不一定要緊靠側墻。喇叭的向拗角度要大于45度以上,聆聽位置要在兩個喇叭的投射角交叉線交點之后約0.5-1米之間。
正三角形擺法
“正三角形法”音箱擺位法,也稱為近音場法。它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四面墻壁反射音對喇叭的直達音過度干擾,因此可以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寬深的音場。這種擺法出來的效果能出得更多的細節,清晰度也最好。
“正三角形法”實現需要喇叭要離開后墻起碼要l米以上,而音箱與側墻的距離起碼要半米以上。兩個喇叭之間的距離與聆聽者的位置畫等成一個正三角形、而三角形的邊長可根據你的房間、功放的功率大小來定,大的話就可以長些,小的就短些。兩個喇叭的向內拗投射角度也要起碼45度以上。
音響房間的黃金比例
音響房間的黃金比例一間房的高、寬、長的比例是十分重要的。大套組合在一間理想的房子里,重播時便有最佳的頻率響應寬度(Frequency Response Range)。換句話說,組合所能播放的最高至最低頻率也可以盡情發揮,平衡度亦高,駐波情況極微。第一反射音波(Primary Reflection)和多次反射音波(Secondary Reflection)的互相干擾情度不至造成混亂?;?Fundermental)和諧波(Harmonics)的結合又能盡善盡美。
聲學(Acoustics)是一門幾乎是難以捉摸,莫測高深的學問。多年來, Acoustics專家都費盡心思找尋最理想的比例,也就是發燒友口中的"黃金比例"了。關于"黃金比例"各專家都有不同的說法,其中有一個是 我比較傾向的,那就是0.618:1:0.618,也就是高8尺、寬13尺,長21尺,空間體積2,184平方尺。 0.618:1:0.618這一比例是最古老的一個傳說,源自Leonar Do FiBonacci。他在十二世紀時到埃及采取金字塔建筑的秘密。他得到了1:0.618的數字比例。三百年后,數學家LUCAS PACIOL深入研究。最后成為ACOUSTICS多個學說中的一個,即0.618:1:0.618。 曾經有人用這比例以粗鐵線制成金字塔形狀的物體,據說用來藏放容易變壞的東西有更持久的作用,例如食物、刀片等等。
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把兩張濕了水的刀片分別放在塔內和塔外。外邊的一張在五天后開始生銹。塔內的一張竟然鋒利如音,直至一個多月后才見銹跡!
在同一房高的比例中,空間越大,重播的空間感也越大,低頻的重播也越理想,周波也比較小空間來得低。高頻的周波很短,所以一般大小的房間對高頻重播沒有影響。但低頻卻是另一回事,20HZ(周)的正負波長一共達到56尺之巨!當然長度足夠單一個正波也可以收到20周。這也需要28尺的長度。但這個長度并不是直線量度的。音波并不是我們可以從測量器顯像屏的一種平面波形。而且從聲源物體(單元)以最大角度向四面八方作約半球形擴散。以書本理論而言,一個10尺高、16尺闊、26尺長的房間就可以有27.7尺的對角長度,也可以聽到21至22周的超低頻了。
由此看來,房間對聲十分重要。組合的可否作全面性發揮主要是"房"。房間雖然越大越好,不過,以市面買得到的后級輸出功率為準。"空間體積"應該不能超過兩萬立方尺。而這類體積的高、深、寬也足以用器材重播幾可亂真的現場感,無論音場深闊度和空間感都有幻真的感覺。房間越靜,后級的輸出功率的應對效能越輕松。所以,隔音設計越好越有利。 ACOUSTICS可以進一步把"房"的效應提高,不但改善駐波、音波互擾等一切的常見問題,更可以制造比實際體積更大的幻覺空間,從而得到更超卓的現場感受。
長方形擺法是一種比較常規的的擺法,如果你的聽音室是長方形的則可采用此種擺法。
菱形擺法
很多發燒友經常會遇到,在正方形的房間很難較音的情況,其實大家可以使用“菱形擺法”來解決。 此法只限正方形房間使用的,首先將正方形空間視為菱形,喇叭擺在菱形的其中兩個鄰的兩條邊。但必須注意的是喇叭后面的菱形尖角與聆聽位置后面的菱形尖角都要做圓弧或圓柱聲波擴散處理。另外兩個喇叭也不宜靠側墻太近,否則會出現駐波太強,低音聽起來“隆隆”聲。如果真的不能作擴散處理的話,就要在菱形尖角處放些比較吸音的家具,如沙發之類。
軸線內側法
如果你的聽音環境復雜,什么吸音不對稱、房間不正、菱角多、房間太細長,而你的音響的聲音高音尖銳、中音瘦、低音又不夠的話,以下這個“軸線內側法”相信會幫到你啦。 首先將喇叭擺在房間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長度之間,然后分別將喇叭盡量靠側墻,如果房間太寬的話則不一定要緊靠側墻。喇叭的向拗角度要大于45度以上,聆聽位置要在兩個喇叭的投射角交叉線交點之后約0.5-1米之間。
正三角形擺法
“正三角形法”音箱擺位法,也稱為近音場法。它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四面墻壁反射音對喇叭的直達音過度干擾,因此可以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寬深的音場。這種擺法出來的效果能出得更多的細節,清晰度也最好。
“正三角形法”實現需要喇叭要離開后墻起碼要l米以上,而音箱與側墻的距離起碼要半米以上。兩個喇叭之間的距離與聆聽者的位置畫等成一個正三角形、而三角形的邊長可根據你的房間、功放的功率大小來定,大的話就可以長些,小的就短些。兩個喇叭的向內拗投射角度也要起碼45度以上。
音響房間的黃金比例
音響房間的黃金比例一間房的高、寬、長的比例是十分重要的。大套組合在一間理想的房子里,重播時便有最佳的頻率響應寬度(Frequency Response Range)。換句話說,組合所能播放的最高至最低頻率也可以盡情發揮,平衡度亦高,駐波情況極微。第一反射音波(Primary Reflection)和多次反射音波(Secondary Reflection)的互相干擾情度不至造成混亂?;?Fundermental)和諧波(Harmonics)的結合又能盡善盡美。
聲學(Acoustics)是一門幾乎是難以捉摸,莫測高深的學問。多年來, Acoustics專家都費盡心思找尋最理想的比例,也就是發燒友口中的"黃金比例"了。關于"黃金比例"各專家都有不同的說法,其中有一個是 我比較傾向的,那就是0.618:1:0.618,也就是高8尺、寬13尺,長21尺,空間體積2,184平方尺。 0.618:1:0.618這一比例是最古老的一個傳說,源自Leonar Do FiBonacci。他在十二世紀時到埃及采取金字塔建筑的秘密。他得到了1:0.618的數字比例。三百年后,數學家LUCAS PACIOL深入研究。最后成為ACOUSTICS多個學說中的一個,即0.618:1:0.618。 曾經有人用這比例以粗鐵線制成金字塔形狀的物體,據說用來藏放容易變壞的東西有更持久的作用,例如食物、刀片等等。
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把兩張濕了水的刀片分別放在塔內和塔外。外邊的一張在五天后開始生銹。塔內的一張竟然鋒利如音,直至一個多月后才見銹跡!
在同一房高的比例中,空間越大,重播的空間感也越大,低頻的重播也越理想,周波也比較小空間來得低。高頻的周波很短,所以一般大小的房間對高頻重播沒有影響。但低頻卻是另一回事,20HZ(周)的正負波長一共達到56尺之巨!當然長度足夠單一個正波也可以收到20周。這也需要28尺的長度。但這個長度并不是直線量度的。音波并不是我們可以從測量器顯像屏的一種平面波形。而且從聲源物體(單元)以最大角度向四面八方作約半球形擴散。以書本理論而言,一個10尺高、16尺闊、26尺長的房間就可以有27.7尺的對角長度,也可以聽到21至22周的超低頻了。
由此看來,房間對聲十分重要。組合的可否作全面性發揮主要是"房"。房間雖然越大越好,不過,以市面買得到的后級輸出功率為準。"空間體積"應該不能超過兩萬立方尺。而這類體積的高、深、寬也足以用器材重播幾可亂真的現場感,無論音場深闊度和空間感都有幻真的感覺。房間越靜,后級的輸出功率的應對效能越輕松。所以,隔音設計越好越有利。 ACOUSTICS可以進一步把"房"的效應提高,不但改善駐波、音波互擾等一切的常見問題,更可以制造比實際體積更大的幻覺空間,從而得到更超卓的現場感受。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下載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