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廣播設計要求
發布日期:2018-10-30 瀏覽量:1505次公共廣播系統設計簡介
我們在設計大廈方案公共廣播系統時,充分圍繞先進、成熟、穩定、可靠的構思,將系統的高可靠性放在第一位考慮。另我們在設計系統時候,保留相當空間的可擴展性,適應未來幾年音響的發展潮流。針對此項目我們選用由廣州市迪士普音響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OTEWA(歐特華)智能廣播媒體矩陣共廣播設備。該公司在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技術發展下,成功地開發出同軸電纜智能廣播媒體中心,該系統操作簡單,全智能化的電腦運作令整個系統更安全及高效快捷。中心采用世界先進的電路技術及高科技的系統設計,把背景音樂廣播、系統定時你區管理及消防緊急廣播集為一體,實現全自動切換。本系統由主干設備和多種可選擇的模塊部件所組成,擁有廣泛實用的功能和靈活機動的配置。憑著對廣大用戶需求的深刻了解、精益求精的設計、穩定可靠的質量和合情合理的價格,展現出一個高性價比的、值得信賴的產品。
二、設計方案
①.設計宗旨(指導思想、創新特點)
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摘錄)(GB50116-98)作為設計依據,結合貴方的需求,用最佳設計方案體現最高的性能價格比,使系統的功能和指標達到國內同類型系統的先進行列,是我們的總體設計思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先進性和可擴展性: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因此本系統在投資費用許可的情況下應充分利用現代最新數字技術,以使系統在盡可能長的時間內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但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故必須充分考慮今后的發展需要,設計方案必須具備前瞻性和可擴展性。這種可擴展性不僅充分保護了甲方的投資,而且具有較高的綜合性能價格比。本設計對此均作了充分考慮,預埋了必要的管線,預留了各種接口,極便于系統的擴展和升級。
科學性和規范性:
公共廣播系統與一般音響系統不同,是一個先進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必需從系統設計開始,包括施工、安裝、調試直到最后驗收的全過程,都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的標準和規范,做好系統的標準化設計和科學的管理工作。最后提交正規的測試驗收報告及全套施工圖紙和技術資料供甲方存檔。特別作為政府撥款項目,必須確保整個工程經得起各方面的和較長時間的嚴
格考驗。
執行的主要規范內容包括:
GB50116-9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摘錄)》
GJG/T16-92《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設計標準》
《廳堂擴聲特性測量方法》
學校公共廣播系統設計要求
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共廣播系統的建設,直接影響著用戶的使用效果、外部形象及投資回報,因此系統設計必須安全、可靠,本方案已充分考慮采用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在設備選型和系統的設計中盡量減少故障的發生。并從線路敷設、設備安裝、系統調試以及對甲方人員的技術培訓等方面,都必滿足可靠性的要求。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本方案選用的所有主要關鍵設備,均取得該設備的生產廠家或代理商的授權證書,并承諾在工程設備的提供、技術支援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
②.實施目標(達到的標準、實施后的效果等)達到的標準
在其面向中國大陸的版本中,不乏適合中國國情的專用節目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運動員進行曲、歡迎進行曲、體操類、禮儀類、正點鐘聲和各種災害性警報警笛等,還可以由用戶自己灌錄其他音樂或語音節目。
同時對控制體育場外圍廣場也作了充分考慮,預留了分區控制及輸入和輸出通道。
2、整套設備采用OTEWA自動化系統無人值守系統,定時自動播放運動進行曲及背景音樂等。系統分為多個獨立的廣播區域,如不同功能區可同時播放不同的節目,這些節目既可根據預設的程序自動播發,又可隨時進行人工干預。每個功能區可進行單獨擴聲廣播,而同時控制室可直接對某一功能區強行插入講話或尋呼而不影響其它地方的正常廣播。
3、由于整個的面積較大,眾所周知,傳輸距離越遠,則傳輸損耗越大,音頻功率信號通常須用大截面的音箱線傳輸。但公共廣播系統的音頻功率信號是用高壓傳輸的,所以只須采用1.5~2.5平方毫米多股銅芯平衡線即可。但應穿鐵管或阻燃PVC套管敷設,同時應注意各接口的阻燃封閉。
4、喇叭方面為了節約成本。以前安裝的喇叭在能夠滿足擴聲的希求下保持不變。合理選用功
率放大器也極為重要。功放選用TA系列純后級廣播功放。TA系列純后廣播功放,其優點是可接插輸出線路短路、及電路故障告警。4歐、70V、100V、制定壓輸出。
考慮到線路的損耗和可靠性,實際使用中功率放大器配備都應留有一定富裕度。在不考慮緊急情況下,按P>1.3P0(P=功率放大器輸出功率、P0=所以揚聲器總功率)進行配置,以保證系統的工作可靠。如要求緊急廣播,則P>1.5P0 。
最后應注意廣播主控室的電源供給要求,公共廣播系統應有一路獨立的交流電源,并有足夠的電量供應。公共廣播系統如果不用獨立的供電線路,容易受到照明及其他動力設備線路干擾。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下載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