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廳音響設計
發布日期:2019-04-12 瀏覽量:3551次
報告廳音響設計,無論在聲學要求、聲學特性方面與廳堂音響系統有其共同之處,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報告廳要確保語言清晰度,采用強吸聲短混響的系統,使聽眾獲得足夠的聲級和均勻的聲場分布是這類建筑的共性。根據廳、室的容量和功能特點所確定的聲學處理方式是不同的,它反映出各自的特點。目前國內作為專用的會議報告廳的數量很少,會議所需的聲、像顯示、通信和同聲傳譯等設施往往不夠齊全,需要更新。符合現代水平的國際會議報告廳是近幾年來才開始修建的。
報告廳的聲學設計
1.報告廳的類別和聲學特點
報告廳的類別可按用途和報告方式分類,報告廳聲學設計特點是由報告廳本身的規模、使用范圍和要求所決定的,特點如下:
(1)按報告廳的用途可分為學術報告廳、電化教育廳、大型講堂和階梯教室等4類。報告廳規模(容積和容量)的差異比所有會堂都大。小的可容納十兒人,容積100m2,人的可容納萬人,容量為100000m2乃至更大規模的報告廳,差距達千倍。因而混響時間差別也很大,必須根據容積確定混響時間值,通常在0.55~1.55s范圍內。
(2)按報告方式可分為采用自然聲和音響擴聲兩類,后者如作為國際會議的報告廳時,則要設有同點傳譯和即席提問的設施。
(3)報告廳的等級、用途和標準的差異很大,有本部門或本系統的報告廳,也有國際會議使用的各類報告廳。由于等級、用途和標準的不同,所用的設備、內裝修和聲學處理也有較大的差別。
(4)報告廳根據容量和用途可采用擴聲系統,也可用自然聲,這在建筑設計和聲學設計上也應區別對待。
2.報告廳的聲學設計
由于報告廳容量和容積的變化范圍較大,根據經驗,在工程設計中,對中小型報告廳通
用的聲學設計指標如下:
1)混響時間中頻(500Hz)混響時間為0.8~1s,混響頻率特性接近平直。
2)聲場不均勻度自然聲報告時,廳內500Hz的聲場不均勻度不大于士3.5dB:采用擴聲系統時,應小于士3dB。
3)噪聲級 自然聲報告時,廳內噪聲級不大于30dBA;而采用擴聲系統時,則應低于40dBA。
4)沒有音質缺陷報告廳的平面形式通常有矩形切角、扇形和正方形對角線配置等3種。當自然聲報告時,講臺臺口兩側墻和吊頂應作為反射面,按幾何作圖法確定反射面的傾角,使廳內反射聲均勻分布,并使最后排的聽眾也能有足夠的聲級(應不小于65dB)。
由于報告廳的特點,根據語言清晰度的要求和音響系統設計的需要,應盡可能采用短混響。根據混響計算,確定在墻面配置強吸聲材料,這對平行側墻和凹弧形面來說,還可以消除顫動回聲和聲聚焦等缺陷。作為墻面控制中、高頻的吸聲材料,通常有礦格板,阻燃織物或壁毯,也可以配置鉆孔吸聲結構(鋁板或纖維板鉆孔)或織物包阻燃泡沫塑料等構造。
(1)報告廳講臺的后墻也應作適當的吸聲處理,以免后部反射聲引起前方傳聲器反饋:在放映電影時,由于后墻反射聲與音箱系統直射聲的相位差,會引起不利的聲干擾。
(2)報告廳的頂部,當廳內的聲吸收是以控制混響時間達到設計值時,通常不作吸聲處理,而僅作為反射面。
(3)報告廳的護墻應采用膠合板或砌筑共振吸聲器,以控制低頻濕響:其他部位可設多孔吸聲材料。
(4)多功能報告廳用途比較廣泛,進行音質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①觀眾應能看到演員和樂隊
②舞臺應盡量伸入觀眾席
③混響時間最好應可調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下載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