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室內聲學基礎--混響時間、房間共振
當室內生源停止發聲后,聲音衰減的過程稱為混響過程,混響過程可以用混響時間加以度量,混響時間是指聲場達到穩定時,從聲源停止發聲開始到聲壓級衰減60db所需的時間,當單個反射聲的延遲時間大于50ms時就會產生回聲的感覺,而且在房間內會聽到很多的反射聲,不同的反射聲又有不同的延遲時間,人的主觀聽覺上就會有混響的感覺,如圖2-11所示。 在計算混響時間時,通常要計算125Hz、250Hz、500Hz、1kHz、2kHz、4kHz 6個頻率的值。在未加注明時,
詳細內容 -
室內聲場的建立和衰減過程
1.室內聲場結構 多數情況下,電聲音響系統是在封閉的空間內工作的,如演播室,影劇院,錄音棚等,聲波在一個封閉空間的傳播,會在室內空間形成復雜的聲場,在生場中某一位置上聽到的聲音有三部分組成,即直達聲近次反射聲(又稱早期反射聲)和混響聲(多次反射聲)。 (1)直達聲,指從聲源發出的聲音直接傳播到聽音點的聲音,直達聲主要是傳遞信息,保證聽眾區有足夠的聲壓級,提高聲音的清晰度。 (2)近次反射聲,指相對直達聲延
詳細內容 -
延時器與混響器一般工作原理
1、延時器一般工作原理 延時器系統方塊。在數字式延時器內,音頻信號首先通過低頻濾波器進入編碼電路進行A/B轉換,如圖5所示。音頻信號要經過等幅脈沖信號采樣,形成等間隔的調幅脈沖信號組成的幅度包絡線。在變換成采樣模擬信號后,經過緩沖存貯器將信息存貯備用,而后進入移位寄存器,得到所需的延時量。在獲得延遲量后,信號經譯碼器進行解碼,D/A轉換后復原成模擬音頻信號。在輸出前,還要經過低頻濾波器,以清除混在音頻信號中
詳細內容 -
聲學基礎--雙耳效應、哈斯效應
人耳在頭部的兩側,由于聲源發出的聲音到達雙耳的距離不同,在兩耳會引起聲音的強度差和時間差,然而就是利用聲音的時間差和強度差來辨別聲音方位的,根據人耳的生理特點,由同一聲源首先到達兩耳的直達聲的最大時間差為0.44-0.5ms,20~200Hz低音主要靠人兩耳的相位差定位,0.3~4kHz中音主要靠聲壓差定位,更高的高音主要靠時間差定位,相比利用單耳聽覺來說,雙耳聽覺的靈敏度更高。并且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利用雙耳進行聲音定位,其作
詳細內容 -
聲學基礎--掩蔽效應
聲音的掩蔽是心理聲學中很重要的效應,生活中人們利用雙耳聽到聲音,但是當兩個聲音同時出現時,其中的一個聲音聽感就會受另一個聲音的干擾,使該聲音的聽閥提高,人們在安靜環境中能夠分辨出輕微的聲音,但在嘈雜的環境中卻分辨不出輕微的聲音,這時需要將輕微的聲音增強才能聽到,這種一個聲音的聽閥因另一個聲音的存在而提高的現象,稱為掩蔽效應。 掩蔽現象在很多情況下都可能產生,但是聲音引起掩蔽大體決定于其強度和頻率,
詳細內容 -
擴聲系統中周邊設備的使用
在專業音響中,輔助器材也叫做“周邊設備”。隨著現代電聲技術的發展,輔助器材的種類已相當豐富,規格品牌更是繁多,運用也日益普及;但普及并不代表隨意,輔助器材的使用雖然可以是多種方式的,也須根據其具體功能和使用目的而有所講究,否則要么發揮不佳,甚至得不償失而制造混亂,影響整個電聲系統中的實用技術問題提出一些意見,供大家參考。 1.頻率均衡器 專業擴聲系統中使用的頻率均衡器以選擇1/3倍頻程機的為好,這類均衡器
詳細內容 -
聲學基礎---聽覺的主觀感受之音調
人耳對聲音頻率高低的感覺稱為音調,在音頻范圍內,純音的頻率由小到大逐漸變化,聽覺上會產生與此相應的逐漸變化的感覺,通常以聲音從低音到高音逐漸變化進行描述,這就是音調的變化。 音調的單位為美(mel)響度為1kHz的純音所產生的音調是1000mel,另一個聲音與之比較,如果二者的音高感覺相同,那么純音的頻率即可用來描述這一聲音的音高,像響度一樣,音調也是一種聽覺的主觀心理量,是判斷聲音高低的尺度,在音樂中它主要是指音
詳細內容 -
聲學基礎---聽覺的主觀感受之響度
聽覺是人們對聲音的主觀反映,想要評價音響系統所放聲音效果的好壞,通常需要定量測定頻率響應、聲壓級、失真度和混響時間等技術參數來精確客觀的表現系統的特性,但是客觀的測試還是不夠的,如聲音的豐滿度,圓潤度及柔和度等還無法用儀器來測定,聲音需要靠人耳來做最后的評價,任何聲音都可以用頻率、相位和幅度3個客觀的物理量來表示,聲音的主觀量最基本的有響度,音調和音色,了解這些參數,并根據人耳的聽覺特性,采取相應
詳細內容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下載二維碼